中國飼料工業信息網logo

基差貿易助力玉米企業轉型升級

來源:    作者:    時間: 2022-08-11
 
    自2016年以來,我國玉米市場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主要是來自政策面的市場調控手段出現了重大調整,最終令玉米市場實現了市場化,市場機制運行更加靈活起來。特別是在2020年政策性玉米去庫存完成后,市場進入深度市場化運行軌道,國內外市場諸多的不確定性均可以通過價格漲跌得到體現,產業鏈上的各市場主體急需適應新的市場結構與格局,靈活運用各類市場工具來管控經營風險,傳統的玉米購銷模式不斷地被創新型、個性化模式所替代。其中,2021年,在大商所與期貨公司的支持下,大豆貿易的集團型公司——大連良運集團糧油購銷有限公司(下稱良運購銷),成功參與“大商所企業風險管理計劃”,利用玉米基差貿易項目實現穩健經營的操作成了市場亮點。
 
  市場質變催生出新型貿易及定價模式
 
  業內專業人士告訴期貨日報記者,利用玉米期貨平臺與工具進行基差貿易如今已成了主流貿易模式。究其原因,是這樣的操作不僅令參與雙方更具有市場主動權,而且更有利于規避與管理經營風險,如基差買方可以提前鎖定優質貨源,并且可以選擇有利的價位進行點價,從而達到降低采購成本等目的。另外,基差賣方則可以在簽訂合同后利用期貨工具主動管理價格風險,并通過場外期權管理庫存風險,在提升自身市場化運營能力和風險管理能力之際,還為今后擴大市場份額奠定了基礎。
 
  作為一家主營玉米、大豆貿易的集團型公司,良運購銷,憑借著豐富的市場經營經驗,及時地捕捉到了玉米市場的發展趨勢。為了追求長期穩定的盈利,良運購銷近年來一改以往較為重視簽訂“一口價”訂單而獲取短期利益的做法,將經營重點轉向尋求新的定價合作模式,且開始進行長遠市場布局,希望提升企業在價格波動過程中的風險承受能力,吸引更多的客戶來開展長期合作業務。
 
  2020年四季度,在當年新產玉米上市后,貿易商持續惜售和囤積等導致市場供需缺口不斷擴大,最終助推玉米價格接連上漲。而到了2021年年初,盡管東北農戶售糧速度有所加快,但玉米價格仍居高不下。此時,東北地區港口發運表現不佳、華南港口谷物庫存累積、山東等地飼料與深加工企業采購需求平淡,而且玉米基差持續走強,部分產業企業開始意識到玉米現貨市場的實物壓力正在不斷累積,后期市場價格的波動或將加大企業經營風險。
 
  在此市場背景下,與良運購銷保持著長期合作關系的加工商與其溝通,有意嘗試運用玉米基差貿易、含權貿易等創新模式進行原料采購,以便降低生產成本。
 
  雙方經過全面交流后認為,玉米價格的持續上漲抬升了下游消費企業的生產成本。雖然加工商對后市玉米價格并不看好,但考慮玉米庫存水平較低,企業急需采購原料維持正常生產活動。如果按傳統隨用隨采的方式,企業無法保證充足貨源。而如果按集中采購的方式,企業需要對價格有較強把控能力,并且很難保證采購后玉米價格不會大幅下跌。加工商希望在鎖定優質貨源的同時,可以在未來價格走弱后再進行定價。最終雙方意識到運用基差貿易模式能夠滿足共同的經營需求,最終決定以“基差+期貨盤面點價”模式進行合作。
 
  綜合運用玉米期貨期權工具效果更顯著
 
  良運購銷相關負責人告訴期貨日報記者,公司與加工商于2021年1月12日至3月22日先后達成4筆基差貿易合同,均以大商所的玉米期貨合約為定價依據。主要合同內容為雙方約定在一定時間內采購固定數量的玉米,并以基差點價的方式進行買賣,具體根據貨物品質及物流模式的差異確定基差。另外,綜合考慮其他因素的作用,雙方還約定盤面點價權歸買方所有。
 
  以最后一筆基差交易為例,合同執行的具體情況如下:雙方在2021年3月22日簽訂1萬噸玉米基差貿易合同,根據質量升貼水、空間升貼水、持有成本、作業成本、資金成本、貿易風險和現貨供求關系等綜合因素,確定基差為80元/噸,現貨成交價以大商所C2105+80基差定價,4月底前完成點價,6月底前提貨。綜合考慮盤面判斷、生產進度和庫存情況,加工商最終選擇于3月29日點價,現貨實際購買成本最終為2745元/噸,相比“一口價”成交節省15元/噸。同期,良運購銷在期貨盤面上建立并持有對應數量的虛擬庫存頭寸,期貨多單開倉均價為2657元/噸。隨后,在現貨頭寸實現補位的情況下,良運購銷在2021年4月27、28、29日平倉期貨多單,平倉均價2800元/噸。
 
  在上述合同執行過程中,良運購銷依據基差貿易規模在期貨盤面進行對沖,并事前做好風險控制預案:期貨持倉期間,如果基差走縮,期現貨兩端將帶來正向收益;如果后市基差走擴,將面臨一定損失,一旦基差走擴超過閾值,將啟動月差對沖操作。此外,在整個過程中,良運購銷還開展賣出期權操作,既可以管控風險,又能通過賣出期權來管理庫存、管理應收。
 
  最終,良運購銷雖然在現貨端虧損178萬元,但期貨、期權端獲得收益227萬元,使其在實現風險對沖的基礎上也獲得了額外收益。加工商現貨采購成本總計7894萬元,相比“一口價”采購模式節省了62.7元/噸。
 
  良運購銷相關負責人表示,基差貿易模式讓雙方共享了市場變動利潤,增強了合作黏性,并對沖了潛在經營風險。
 
  目前,由于市場環境變化、運營風險增大,玉米產業企業生存艱難,迫使更多的企業踏上由傳統糧食貿易商向糧食貿易綜合服務商轉型的新型經營之路。部分企業通過大膽實踐已增強了對價格風險的管理能力,為業務伙伴提供更好服務的能力。綜合來看,玉米基差貿易的開展,有助于推行基差定價模式,從而提升產業企業經營風險管理能力,引領產業走向高質量穩定發展之路。相信未來玉米產業主流貿易模式和風險管理模式也將逐步轉型升級。
 來源:期貨日報
 
 
三级片A片黄片国产免费观看